4月13日,重慶市藻渡水庫工程溢洪道首倉混凝土順利澆筑,標志著溢洪道主體工程進入混凝土結構施工階段,進一步加快水庫建設步伐。
藻渡水庫包括樞紐工程與輸水工程,樞紐工程具備擋水、泄水、發電三大系統,溢洪道則是水庫的泄水系統,是水庫建設體系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溢洪道全長約560米,最高蓄水位375米,泄流能力滿足100年一遇洪水要求,同時具備高抗震能力,是上下游水位調控的關鍵建筑,承擔著保衛水庫防洪安全及下游城區度汛安全的雙重任務。
溢洪道施工面臨技術難點多、溫控要求高、協調難度大等挑戰。結構上,閘室段采用特殊開敞式設計,需同時滿足泄流能力、結構穩定性和抗震要求,部分異形結構部位需精確預埋,對模板安裝和混凝土振搗提出更高要求;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上,需做到從材料、拌合、運輸、入倉全流程嚴格控溫,避免開裂;施工協調上,混凝土澆筑與金屬結構安裝存在交叉作業,且施工精度要求高。
項目團隊多次進行試驗優化混凝土配合比,運用高強度復合材料提升耐久性,并自建兩臺HZS120攪拌站和砂石加工系統攪拌站保障供應;結合地質雷達與無人機實時監測,創新采用模塊化預制與現場組裝方式,配合智能監控系統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實現施工精度達毫米級、工期縮短20%的成效;結合設計圖紙要求及現場實際,對澆筑部位合理分塊,采用跳倉施工防止收縮裂縫,使用槽鋼對鋼模板拼接加固,保證了混凝土外觀質量。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項目部對振搗棒插入深度、振搗時間進行嚴格管控,保證上下層間結合良好;采取預冷骨料、加冰拌合、埋設冷卻水管等方式有效控溫,并從材料采購到施工各環節實施動態監控,確保了首倉混凝土高質量澆筑。后續項目部將采用高壓水槍對溢洪道面層鑿毛處理,并蓋膜灑水養護,確保達到較好養護效果。
重慶市藻渡水庫是國家重點推進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之一,開發任務以防洪、供水、灌溉為主,兼顧發電等綜合利用,現已進入大壩填筑高峰期。該項目的建設對完善渝南片區水網體系、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曾婉婷、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