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上的重點工程——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計劃今年8月20日竣工通車,由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施工總承包,可以說是地道的“武漢造”。為實現竣工交付目標,今年春節,千余名建設者堅守崗位,奮戰一線。湛藍的嘎杜海峽上,一條巨龍蜿蜒向前,連起環礁上的馬爾代夫首都馬累、機場島和胡魯馬累三個相鄰島嶼。
千余名建設者奮戰 全橋7月份合龍
3日上午10點半(馬爾代夫當地時間7點半),長江日報記者通過微信連線遠在馬爾代夫的中交二航局中馬友誼大橋項目部綜合辦公室主任王明亮,他正在辦公室整理內業資料。王明亮介紹,包括管理、技術人員及工人在內,項目部一共有600多名中方建設者,其中大部分來自重慶,還有百余名湖北人,此外還有馬爾代夫、孟加拉、印度等國300多名外籍員工。
目前,工程按照施工計劃穩步推進,已完成總體工程量的8成。目前,中馬友誼大橋主橋5個主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掛籃懸臂澆筑施工,其中主橋22號、23號墩將于近期先于其它主墩合龍,全橋將于7月份實現合龍。引橋施工方面,總計210榀I梁架設,馬累側工區已完成全部架設任務,目前正在拆除架橋機并將轉移至機場施工區架設剩余的30榀梁;引橋橋面近百名建設者正在進行第9跨橋面板鋼筋綁扎作業,正按照平均每8天一跨的進度向前推進。
馬爾代夫是“一帶一路”倡議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中方援建的中馬友誼大橋是馬爾代夫首座跨海大橋,也是世界首座在遠洋深海、珊瑚礁上建造的跨海大橋。大橋全長約2公里,為雙向4車道,設計時速60公里,包括一座1390米長的跨海大橋以及約600米長的路基。它的建成將極大促進馬爾代夫經濟發展、城市空間拓展,推動中馬兩國友好關系。
項目書記兩年春節不回家 妻子稱大橋通車時帶上孩子走走老公建的橋
“為完成任務,寧可24小時不睡覺!”這是中交二航局中馬友誼大橋項目書記王超的真實寫照。37歲的重慶漢子王超曾參建過廈門集美大橋、滬杭高鐵、成渝高鐵、成貴鐵路建設,能打硬仗。中馬友誼大橋項目開工建設以來可謂困難重重,還面臨巨大的工期壓力,為了保證大橋如期交付,整個團隊不分晝夜,奮勇拼搏。如今,中馬友誼主橋各墩平均每13天將進行一次大體積混凝土的連續澆筑,王超以身作則,帶頭沖在施工一線,他常常白天忙了一天后在夜里又奔走工地,巡視安全生產,即便是非輪值帶班日,他也多次夜間深入工地排查隱患。雖不到40年,王超兩鬢頭發已有些發白,作為項目書記,他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每一位員工,大到大型節日的活動安排,小到員工晾衣架的改造,他都考慮得十分周到。為開展各項活動,他徹夜忙碌籌備方案,周密組織。2018年,馬爾代夫政治局勢動蕩,他更是時刻關心著項目千余名建設者的安危,一有異樣情況,他都第一時間詢問查證,并隨時到營地、施工現場巡查。
為兌現大國承諾,2018年春節,來自中國、馬爾代夫、孟加拉、印度、斯里蘭卡五國千余名建設者堅守崗位,不能回家過年,為了給大家營造過年氛圍,他利用回國開會的機會特地從國內帶來大批春聯、燈籠、紅包、彩條等節日用品,將項目營地布置一新,還在除夕夜組織籌辦了中國傳統的“壩壩宴”,千余名建設者齊聚一堂,吃著年夜飯,看著“春晚”,共慶新春佳節,中外員工其樂融融,年味濃濃。他在重慶的妻子和兒子還特地來到項目部,和他一起團聚過年,這是妻子第二次來到項目部過年,去年他也沒回家。妻子蔣海燕說:“等大橋通車的那一天,一定要帶上孩子再來馬爾代夫,走一走老公參建的中馬友誼大橋。”
(文章來源2017-03-23,《長江日報》25111期5版 記者 韓瑋 通訊員 王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