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6月30日建成開通。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表示熱烈祝賀,并向參與規劃建設的全體同志致以誠摯問候。
習近平指出,深中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后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了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全體參與者用辛勤付出、堅強毅力,高質量完成了工程任務。這充分說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干出來的,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
習近平強調,下一步,要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確保安全、順暢、舒適、智慧運行,充分發揮交通開路先鋒作用,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水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為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提供更好服務保障。
30日上午,深中通道開通活動在西人工島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現場宣讀了習近平的賀信并宣布深中通道開通。
深中通道是深圳至岑溪國家高速公路跨珠江口的關鍵控制性工程,路線全長約24公里。項目于2017年2月開工建設,歷時7年建成開通,是全球首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項目通車后,深圳至中山的車程將從目前約2小時縮短至30分鐘。
國家重大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的建成開通,是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又一標志性工程,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戰略性通道。北距虎門大橋約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橋約31公里,雙向八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是全球首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
上萬名建設者通過持續創新和智能綠色建設,創下了一項項新紀錄。主跨1666米的深中大橋創下抗風能力、離岸橋梁跨度等多項世界紀錄;實現橋梁和隧道轉換的西人工島創下四個半月快速成島的行業紀錄;依托北斗系統和我國自主研制的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深中隧道建成了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隧道,實現了沉管浮運速度、海底對接毫米級精度等多項世界紀錄。
深中通道的開通,讓珠江口自北向南形成了包括黃埔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港珠澳大橋在內的五條跨江、跨海通道,進一步密切了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經濟社會聯系。
深中通道開通當天(6月30日),中山至深圳跨市公交線路同步開通,對接深圳寶安機場的深中航空港也正式啟用。未來,深中通道還將與廣深沿江高速、廣深高速、中開高速等高速公路實現互聯互通,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運輸便利度將極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