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近日,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在廣東省中山市合龍。這座跨海大橋創造了三項世界紀錄,規模宏大,而它的建設者,七成以上都來自重慶。
【解說】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樞紐工程,而伶仃洋大橋則是深中通道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它也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懸索橋。
【同期聲】記者 廖夢然:站在貓道上,我們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到這座大橋的主纜。大家可以看到,主纜是由199根索股組成,每根索股長約3千米,重達85噸,單根主纜在成橋之后可以承受到最大纜力達到了10萬噸,相當于可以承受三艘中型航母的重量。
【解說】這樣的超級工程要在海中施工,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在高峰時期,伶仃洋大橋建設者有600多名,其中70%以上的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人都是重慶籍。深中通道項目副總工程師蔣明鵬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朝天門大橋和白居寺大橋就出自他和團隊之手。這一次,他們從重慶來到廣東,把進入橋梁領域30多年來積累的經驗,運用到了伶仃洋大橋的建設中。
【同期聲】中交二航局深中通道項目副總工程師蔣明鵬說:“把智能建造引用到超高橋塔施工中來,研發了一體化智能筑塔機,高效建成伶仃洋大橋270米高的主塔,有效降低傳統作業的施工風險。”
【同期聲】記者 廖夢然: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主塔的塔頂,這座大橋主塔塔高有270米,相當于90層樓的高度,是現在世界上最高的海中大橋。這座大橋的通航凈空也達到了76.5米,所以也是世界上目前通航凈空最高的海中大橋。
【解說】不止是伶仃洋大橋,這些重慶建橋人還參建了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世界最大跨徑山區懸索橋——金安金沙江大橋,馬爾代夫首座跨海大橋——中馬友誼大橋等世界級工程。隨著重慶建橋技術的進步與創新,國內外山水跨越的大工程上,也會越來越多地留下重慶人的足跡。(來源:重慶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