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4日01:38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人民網重慶10月24日電(胡虹)23日下午,隨著最后一方C55鋼纖維混凝土緩緩入模,由重慶城投集團與中交二航局共同投資興建的重慶白居寺長江大橋兩個主塔成功封頂,主塔主體結構施工全部完成,標志著大橋將由塔、梁同步施工全面轉入上部鋼桁梁拼裝施工,大橋距離通車再進一步。
“塔冠的模板、泵管、液壓爬模等再重點檢查一遍。”10月23日一早,白居寺長江大橋工程項目副經理、主塔突擊隊長劉穎帶領黨員突擊隊員來到塔頂,再一次對封頂的最后工作進行全面檢查。
“大橋兩個主塔采用空間多曲面水滴形混凝土結構,高236米,相當于84層樓高,是長江上游最高橋塔。”劉穎說。其介紹,白居寺長江大橋橋塔為空間異形結構,外形為水滴形,中橫梁及下塔柱外倒角為空間扭曲面,由9條不同半徑的圓形勾勒而成,相較常規矩形橋塔具有模板加工難、鋼筋配料難、線性控制難等難點。其中,主塔共分為55個節段,由上中下三道橫梁和兩個塔柱構成,本次澆筑的部位為大橋主塔最后一個節段,即塔冠部分,共澆筑混凝土39立方米。
為此,建設團隊結合重慶市《2019年“智慧工地”建設技術標準》制定了《項目BIM技術應用實施方案》,以智能化手段推進技術難題的解決。工程師們利用BIM技術建立了工程1:1模型,將橋塔關鍵部位和結構復雜部位生成三維模型,在可視化狀態下進行技術質量交底,將抽象的技術質量交底形象化。同時,利用BIM技術建立了鋼筋模型,通過智能化手段生成鋼筋配料單,在空間扭曲、箍筋尺寸復雜多樣,鋼筋配料難度大的主塔中橫梁及下塔柱施工中實現鋼筋精確配料,從而提高了工效。
項目部還利用信息化平臺,集成大數據管理,將鋼筋、混凝土等材料檢驗情況、半成品加工質量驗收、使用部位、澆筑信息等所有關聯信息錄入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了原材料的可追溯性,確保了主塔建設質量。
據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白居寺長江大橋工程項目西起于重慶市大渡口區陳家閣立交,跨越長江后東止于巴南區內環快速路太陽崗立交,路線全長3.687公里。而白居寺長江大橋主橋為項目控制性工程,全長1384米,主跨660米,為世界最大跨徑雙塔雙索面公軌共建鋼桁梁斜拉橋,是重慶主城開建的第33座特大型跨江橋梁,上層為雙向8車道城市快速路,下層為規劃的軌道交通18號線預留過江通道。
大橋建成后將成為直連巴南龍洲灣片區和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的重要通道,將有效改善市民出行條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并成為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的新地標。
(責編:胡虹、劉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