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中國交建,我現在可能還在山里為生存而忙碌,為溫飽而憂心。”23歲的如則興奮地跟大家分享著他的感觸。
如則·阿卜杜熱西提是新疆喀什一個貧困山區的小伙子,個子不高,有點瘦,最喜歡穿著一件藍色的襯衫,他的臉上時刻洋溢著熱情的微笑,他說:“走出農村是我們所有人的期望。由于缺乏相關的專業技能,我們很難到城市里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不管是為自己,還是為孩子,我們都要更加努力才行。”
7月,中國交建新疆烏尉公路包PPP項目YRTJ-04標段項目經理部積極吸納了來自新疆喀什、和田等地30名維吾爾族員工,如則便是其中一個。
遠方是一個充滿著神秘氣氛的詞語,它有時因未知而美麗,但有時也讓人迷茫。如則在路上便充滿著迷茫,看著車窗外的景色一如既往,路的那一邊還是戈壁,他覺得心情好像從來沒有那么平靜過,不起波瀾,沒有期望。如則此刻的心境正是同車其他29名維吾爾族同胞的真實寫照,在貧窮和落后的雙重打擊下,人真的會漸漸變得冷漠,開始認命,喪失反抗和奮斗的勇氣。
下車的那一瞬間,如則愣住了,他看到的這一切和腦海中那一片寂靜的黃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只見項目部20幾個員工隊列整齊,手持彩旗,拉起了橫幅——熱烈歡迎維吾爾族同胞來我項目部工作,今后我們榮辱與共!
“當時我們好幾個人都哭了,像見到親人一樣。”如則現在還忘不了那一刻。
維吾爾族同胞到項目部的時候已經凌晨4點了,巨大的晝夜溫差使得氣溫只有10度左右,而維吾爾族同胞們卻都只穿著短袖,凍得不行。項目部趕緊從倉庫里取出厚厚的工裝給同胞們穿上,穿上工裝的同胞們顯得精神了不少,連連朝項目部人員致謝。項目書記李學超為同胞們舉行了簡短的歡迎儀式,“熱烈歡迎大家加入項目部大家庭,今后我們將攜手同行,共同為這條意義重大的通道不懈努力。”
這一天,對如則來說意義重大,因為會說一點漢語,如則成了項目部和同胞們溝通的橋梁。如則收到了來到項目部的第一份禮物,是幾本書,《基礎漢語教程》《中國共產黨歷史》《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項目管理制度匯編》《奮斗》。每當晚上睡覺之前,如則都會翻出這幾本書,在明亮的燈光下一字一句的品讀,在這一刻,他覺得自己從來沒有那么充實過,想努力,想奮斗,身體里有一股子氣力,迫不及待地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
第二天,項目部為這群特別的“新員工”開設了第一門課程“青春因奮斗而榮耀”。“新員工”們在臺下整齊端坐,聚精會神地聽著老師講課,“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團結的整體,56個民族在歲月沖刷中走到一起,因為我們的團結和拼搏,才締造了華夏幾千年的繁榮富強。青春應該用來奮斗,當我們在未來向孩子講述這段經歷,講述這條凝聚了自己汗水的路時,也會榮耀萬分。”如則的眼睛里閃爍著光芒,而他的一生也因此而轉折。
“我的第一份工資一定要打給我的爸爸媽媽,我要讓他們知道我可以憑借自己的勞動賺錢養家了。”如則自信滿滿地說道。(徐立)